近日,记者从西南大学油菜团队获悉,由重庆市农学会、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该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稻茬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创新”,开展集成示范田间实收测产,采用两段式收割方法平均亩产达183.41公斤,单产实现重要突破。

该项目集成示范田位于梁平区聚奎镇聚奎村,面积达106亩,示范品种为西南大学自主选育的早熟油菜品种“渝油342”。根据专家组建议,分别进行了两段式和一次性收割实收测产。其中,两段式收割是在油菜75%-80%角果转黄时,先用割晒机割倒,晾晒4天至5天后再捡拾脱粒,具有机械化收获损失率低、适收期灵活等优势。此次两段式收割于4月23日割晒,5月2日脱粒。
一次性收割则在油菜成熟度达到90%时,一次性完成收割等工序。操作简便、成本低、效率高,但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大。此次一次性收割于5月6日进行。
依据农业农村部相关办法,经实测认定,两段式收获平均亩产达183.41公斤,一次性收获平均亩产为149.92公斤,两者亩产差距为33.49公斤。
全国油菜著名专家李加纳教授现场指导了此次实收测产,并指出,今年春季温度偏低,油菜收获期推迟15天左右,此次两段式收割亩产突破183.41公斤,证明选用“渝油342”品种,并配套种肥一体化精播密植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形成稻茬早熟油菜良种、良法相配套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据重庆市农技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稻油轮作遵循稳粮扩油原则,能利用冬闲田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土地及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是保障粮油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此次测产成果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战略理念的具体体现。
上游新闻记者 牟峰 西南大学油菜团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