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卢龙县清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驾驶起垄机进行起垄覆膜作业。起垄机驶过,一排排整齐的地垄就覆盖上了双层地膜,两层地膜一次铺设完成。 河北日报记者 宋柏松摄

5月13日下午,在卢龙县卢龙镇夹河滩村南,卢龙县清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种植甘薯。他们手持特制的工具,轻巧地将薯苗插进松软湿润的地垄里。

记者发现,和普通的地膜覆盖方式不同,这里每条地垄上都有一层黑色地膜,黑色地膜上面还盖着一层白色地膜。

为什么要给甘薯盖上双层“被”?

“别小瞧这多加的一层,每亩能增收4000元呢。”正在种植基地忙碌的卢龙县清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任远笑呵呵地说。

卢龙被誉为“中国甘薯之乡”,2024年全县甘薯种植面积达12.7万亩,甘薯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10.15亿元,但有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卢龙甘薯种植产业:传统的甘薯种植方式是露天种植,收获时间较晚且集中,甘薯集中上市导致价格偏低。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此前有农户在种植甘薯时用单层地膜覆盖,有效提高了地温,甘薯能提前半个月上市。“单层地膜对提高地温作用有限,把单层改成双层怎么样?”卢龙县清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清喜说,想到了就做,去年,他们种了20多亩甘薯做试验。

然而试验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双膜覆盖后地温较高,容易产生水蒸气,烫伤薯苗。经过反复试验,高清喜找到了解决方法:“我们选择在晚上浇水,夜晚温度低不会产生水蒸气,就不会烫伤薯苗了。”

试验结果证明,双膜覆盖收到“一箭三雕”的效果:除了有效保持地温,使甘薯根系能24小时生长,确保甘薯收获时间更早,还能很好地保持湿度,节约水资源,并能有效防止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

高任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去年的试验结果来看,双膜覆盖种植的甘薯提前两个月上市,亩产提升500公斤,商品率提高10%,算下来每亩甘薯增收4000元左右。”

尝到甜头后,今年该公司将双膜覆盖甘薯的种植规模扩大到100亩。

5月14日,在种植基地,一名驾驶员正在驾驶起垄机进行起垄覆膜作业。起垄机驶过,一排排整齐的地垄就覆盖上了双层地膜。

“传统起垄机只能覆盖第一层地膜,第二层地膜则要人工覆盖。”高任远说,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委托省农科院、秦皇岛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和设备生产厂家研发新型起垄机,成功研制了全国首台双膜全覆盖甘薯种植设备,两层地膜可一次完成铺设。(河北日报记者 宋柏松)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