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春力量如何点亮社区,人才活水如何润泽基层?本期推出“洲心聚力·党建赋能”栏目第8期:青春汇聚,“引培用留”全链条激活人才引擎,聚焦清城区洲心街道以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青春动能的洲心探索。

7月3日,洲心街道振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面印有火焰与星辰交织图案的队旗被郑重交到大学生林贝手中。由返乡和在清大学生组成的“星星火”大学生实践队正式扬帆启航。他们将围绕传统技艺、兴趣培育、红色文化等主题,为社区青少年播撒探索的种子。

“取名‘星星火’是希望用微小的力量,像星火一样点亮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梦想,也照亮我们服务家乡的路。”实践队队长林贝说。清城区洲心街道不仅点燃大学生的“星星火”,更持续做好“引、培、用、留”全链条人才文章,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人才力量。

“引”才归巢

厚植乡情筑根基

林贝等队员的顺利“归巢”与集结,源于洲心街道党工委精心实施的“雁归计划”。

振南社区暖新驿站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黄玉熹 摄

为破解青年人才外流难题,街道建立覆盖超千名本地学子的信息库,通过26个联络群动态跟踪、精准对接。同时,为了让青年“愿意回”“有归属”,策划“雁归回清,筑梦未来”“品咖啡之韵,燃青春之火”“不打烊青年创作营”等70余场形式丰富的活动,累计吸引超3000人次返乡大学生参与。“雁归计划”铺设的“归乡路”,为“星星火”的诞生提供了肥沃土壤和源头活水。

“培”育沃土

实践赋能强本领

“星星火”队员们敢于担当的底气,离不开街道搭建的立体化培育平台。作为“广东省百个镇街党校示范点”,洲心街道党校提供名师讲座和“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精品课程,累计培训党员干部3900余人次。阵地更延伸至基层末梢,2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0%设立党校分教点,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零距离”。

街道深谙“实践出真知”,寒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中,精心开发政务实践、乡村振兴、公益服务等多领域岗位。今年暑期,更成功对接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资源,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13所院校结对,推动21个文化创意、乡村公共服务等项目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星星火”青少年服务项目,正是这一实践理念的延伸。队员们将在带领孩子们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锤炼组织、沟通与创新能力。街道提供的,不仅是知识课堂,更是成长的“练兵场”。

“用”才展能

搭建舞台解难题

除了大学生人才,清城区洲心街道还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本土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去年7月,洲心街道举办“百千万工程”优秀基层人才库打擂比选,37名社区书记、“两委”干部等同台竞技,4人入选市级人才库,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同时,组建11个由29名年轻骨干构成的攻坚小组,聚焦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难点痛点,运用新思维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保障粮食安全、提升执法效能等实际问题,充分展现了青年人才的智慧与担当,成为推动重点工作的生力军。

“留”才暖心

优化生态,传递温度筑港湾

人才不仅要“用得好”,更要“留得住”。

洲心街道着力优化人才生态,构筑“暖心港”。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覆盖24个点位的“健康驿站”,提供专属健康服务;针对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业态群体,常态化开展端午送粽、健康义诊等暖“新”活动,传递“洲心温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机制,定期倾听心声、解决难题……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每一位人才,都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尊重,安心扎根,舒心发展。

振南社区“星星火”实践队的成立与启航,生动诠释了洲心街道“引、培、用、留”全链条人才工作机制的落地成效:从精准引才的“雁归计划”铺就“归乡路”,到多维培育的党校阵地与实践平台打造“成长梯”;从搭建“领头雁”“攻坚队”的“建功台”,到营造健康护航、暖“新”关爱的“暖心港”,洲心街道成功打通了人才“回流渠”,构筑起人才成长的良性生态。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莫婵 何宁宁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黄玉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