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一场“观鸟南苑 守护湿地”观鸟学习活动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开启。30位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来到“阅熙和”湿地和“上林湖”湿地,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四声杜鹃、白骨顶鸡、珠颈斑鸠、黄腰柳莺……一只只“天空的精灵”出现在师生们的视线里。近年来,生活在南森的“自然居民”越来越多,包括近危植物垂丝海棠、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隼、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刺猬和黄鼬在内,已经监测记录到野生鸟类117种,植物238种、大型野生真菌28种……

黑尾蜡嘴雀
栗耳鹀
银喉长尾山雀
红隼
游隼

南森正在以湿地为底、森林为体,构建山水林田湖草集聚的生态空间、中心城区最近的观鸟胜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公园绿地、南苑自然野趣风貌的生物多样性示范区。

这些“自然居民”是如何被发现和记录的呢?红外相机成了不可或缺的“神器”。“红外相机在夜晚通过发射红外光对路过的动物进行移动侦测,通过温度变化触发相机记录。”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师宁中华边向同学们演示红外相机边讲解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森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在“阅熙和”湿地、“上林湖”和小龙河附近布设了三台红外相机,用来监测湿地生物情况。如果您逛南森的时候看到树上绑着照相机,千万别动,让它们安静地记录南森的“自然居民”吧。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