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以 1935 年中央红军抵达扎西镇及扎西会议为背景的红军长征过云南经典故事系列绘本之《扎西破晓》正在发表。该绘本以独特的创作视角和表现形式,将红色历史转化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沉浸式成长故事,为红色历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1 《扎西破晓》绘本封面

1935 年,中央红军抵达扎西镇,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在此关键时刻,扎西会议召开,红军领导人深入探讨,确定了战略方向,作出了部队缩编、规划转移路线等重要决策。会后,红军精简行装,在百姓的不舍与期盼中踏上新的征程。一路上,红军战士们克服河流险阻,奋勇击退敌人,最终成功摆脱围追堵截,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扎西破晓》便围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展开创作。

该绘本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立项编号为SKPJ2023013,作者为孙希燕、李璐琦,审核人为莫瑞丽教授。这本绘本的一大亮点是以青少年视角为核心。创作者巧妙地采用“闯关冒险”的叙事逻辑,以红军战士突破自然与敌军阻碍为主线,同时穿插会议决策与军民情谊的情节,通过一个个悬念推动故事发展。这使得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能在跌宕起伏的情节里深刻理解扎西会议的转折意义。

在人物角色设计上,红军战士被塑造为坚毅又亲切的Q版形象(如图2),搭配地图、油灯等历史元素的趣味插画,极大增强了绘本的视觉吸引力(如图3)。整体采用水彩风格绘制,同时运用俯视、夸张等手法(如图4),让整个故事画面更加灵动,为读者带来了良好的视觉体验。

图2 人物角色设计

图3 搭配地图、油灯等历史元素

图4 水彩画面风格,俯视及夸张的表现手法

谈及创作过程,创作者表示,在创作《扎西破晓》时,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查阅史料与调研的过程中,先辈们的担当精神令人动容。他们拿起画笔,用红星、烛火等符号定格那些关键的转折时刻。创作者认为,红色历史不应被尘封,而应化作画笔上的鲜活色彩,让青少年在具象的温暖中触摸到先辈们的精神力量,让革命薪火在时代的绘本里永续燃烧。

《扎西破晓》的出现,为红色历史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它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红色历史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黄晓婧

编辑:姜蕾

审核:孟俊

二审:陈唯一

终审:付晓海